四妙散的藥物組成及制用法為:蒼術、懷牛膝及黃柏各15g,薏苡仁20g。疼痛癥狀較重者可加10g 乳香及15g 當歸;發熱癥狀較重者可加15g 石膏;腫脹癥狀較重者可加12g 澤瀉及10g 茯苓。將上述藥物用600ml 的水煎煮至約200ml后去渣取汁,分2 次服用,每次服100ml,每天服1 劑。以連續服藥20 天為1 個療程。
痛風性關節炎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風濕病。40 歲以上的男性是該病的高發人群。該病可嚴重地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醫認為,該病屬于“痹癥”的范疇。該病是由于患者飲食不合理及過度飲酒等,使“脾生濕,脾失健運,內濕滋生留滯,濕邪日久化熱,滯于關節”所致。因此,臨床上應以清熱利濕為治療該病的主要原則[2]。四妙散源自清代張秉成的《成方便讀》。該方劑主要由蒼術、懷牛膝、薏苡仁及黃柏等藥物組成。其中,黃柏具有清熱的功效,懷牛膝具有祛風濕的功效,蒼術具有燥濕邪的功效,薏苡仁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將上述藥物合用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的病情加減藥物則可進一步提高該方劑的治療效果。